河南《教育时报》专版报道我校——探寻学校文化的载体和班级文化的支点
发布时间:2016-10-13 09:43:13 点击浏览:

2016928日,河南《教育时报》以《探寻学校文化的载体和班级文化的支点——洛阳华洋国际学校“文化立校”的理念和实践纪实》为题目,以学校文化建设为主题,用四个版面报道华洋国际学校,引起强烈关注和反响。以下是报道原文,敬请关注:






探寻学校文化的载体和班级文化的支点

——洛阳华洋国际学校 “文化立校”的理念和实践纪实

让孩子站在学校的正中间,应是教育者的自觉

99日,教师节前一天,洛阳华洋国际学校(以下简称华洋学校)小学部举行一年级新生“启蒙拜师礼”活动,家长们在操场观摩。有5对在学校就读的双胞胎走上舞台,共同朗诵了《老师老师我爱您》,稚嫩、诚恳的声音博得阵阵掌声。接下来的“大手拉小手,华洋一家亲”环节,把活动推向了高潮。高年级的学生和一年级的小朋友结对相认,热情拥抱,并将长期结为“后天的亲人”。高年级同学为小弟弟小妹妹系上象征亲情的蓝丝带,最后,大手拉小手,一起将寄托着美好心愿的许愿卡投向许愿箱……

923日上午,初一(6)班正在上《文明无小事——“卓傲班”十二个品格月主题班会》。班主任董志恒和同学们一起,将“牡丹文化”提炼为班级管理的文化支点,以牡丹“卓傲”的品质命名班级,设计了班徽,讨论制订了班级公约,设计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通过“牡丹文化”这个支点,撬动中国传统文化、洛阳文化。在本节班会课上,董老师从洛阳的名胜古迹切入,让同学们讨论“在洛阳旅游景点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如何从我做起让文明行为影响更多的人”。一节班会课下来,同学们讨论形成了初一(6)班的文明公约……

以上是从华洋学校本学期开学以来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撷取的两个片段。进入这所美丽的学校,从校园的布局,到楼道墙壁的设计,从班级涂鸦墙的多元化,到班名班呼的拟定,再到学生文明守礼、自信大方的行为,处处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文化一定是在实践中‘做’出来的。在文化建设中,要有仪式、要有载体、要有支点。”从建校之初,裴素青校长就按照“文化立校”的理念,践行立德树人,瞄准学生的核心素养,整体设计学校文化的发展蓝图,不断探寻着学校文化的载体和班级文化的支点。


文化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


 

 培养有根的人,是国际化的基础

 2012年,华洋学校在一片平地上拔地而起,时任洛阳外国语学校校长的裴素青成为这所学校的首任校长。在35年的教育生涯中,裴素青走出了一条明晰的发展曲线——做教师,她从初为人师的懵懂,到全国生物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特级教师。做校长,她让两所有着不同校情的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2007年,她“临危受命”,调到濒临撤并、刚刚从厂矿学校移交过来的洛阳市第49中做校长。短短三年多时间,她让学校起死回生,软件、硬件建设均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从600多名学生发展到2000多名学生。2010年,在洛阳外国语学校处于最低谷的时候,她又受命担任校长,在一本人数为零的基础上,她用四年的时间,让学校获得洛阳市“高考优胜单位”“高中管理优秀单位”,从谷底重整旗鼓,再创辉煌。

她将自己多年的办学经验总结为3421工程”,即搭建3个平台(学生成才的平台、教师成功的平台、学校发展的平台),打造4支团队(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学生团队、家长团队),实现2个目标(创办规范加特色的品牌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优秀学生),突出1个中心(培养文理兼长、外语突出、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学生)。而这个工程的主线和旨归,就是学校文化的引领和积淀。

“学校文化是校长或学校领导层所倡导,学校员工共同建立并遵守的心理契约。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品位和气质,是学校的核心发展力。”裴素青说。

她多次在洛阳市的校长培训上做报告,在报告中,她反复强调文化要“接地气”,要培育“有根的文化”:一方面,文化的形成要突出参与性,让师生参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过程,这样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另一方面,文化的形成要从每个人自身开始,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做起,再到爱国家,最终能够放眼世界。比如,初中部教学楼楼道的布置,就是循着这种思路进行的:一楼是《孝亲颂》,二楼是《尊师颂》,三楼是《劝学篇》,四楼是《方法篇》,五楼是《励志篇》。

“环境文化是一种‘硬文化’,而文化更多的不是表现在外化的物质层面,而是表现在学生的行为方式,外化为学生的行动。”裴素青说,“所以,文化建设就要有载体和支点。载体可以让文化落地生根、沉淀出学校独有的精神气质;支点可以让文化充满活力、撬动师生的创新动力。”


学校文化的载体——仪式、活动、课程


 

主题班会上,师生共同拟定《文明公约》

本文开头所记录的教师节“启蒙拜师礼”活动,就是一种庄严的仪式,仪式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学校文化的载体,华洋学校小学部校长张华这样理解:“我们在德育、美育上做到活动开展常态化、育人方式多元化;在课程开发与设置上,我们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一是德育十二个品格月:从2013年开始,学校将德育的12个目标,分布在每年的12个月中,并以每月盛开的鲜花为代表,以“花语”引领当月品格的内涵。在设计每个月的德育主题时,学校结合季节、传统节日、时令,以及学校学期工作的阶段性等,确定每个月的内容。中学部、小学部因学生的年龄特点,每月的主题有相似的地方,也会有所区别。为让12种品格在学生的生命中落地生根,学校在每月一活动的基础上,又系统设计了每周一主题的班会。

二是六大社会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先后组织学生进行了“磨砺之旅”——走进万安山,爱心之旅——走进培智学校,励志之旅——走进军营和贫困山区,等等。今年2月,学校启动了“探寻洛阳文化之旅”活动,分别到洛阳博物馆、王铎故里、汉光武帝陵、千唐志斋等地实地探访洛阳的文化古迹,让学生真正为洛阳这个城市、为自己是洛阳人而感到自豪。这些实践活动都进行课程化的管理,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

三是六大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校按照时间序列形成了六大文化艺术节——上半学期,三月份是故事节,四月份是牡丹文化艺术节,五月份是科技节;下半学期,十月份是读书节,十一月份是外语文化节,十二月份是迎新年社团文化节。每个文化艺术节根据其特点由不同的教研组筹办,制订详细实施方案和评价细则。如在今年的牡丹文化艺术节上,学校开展了“写牡丹、唱牡丹、画牡丹、颂牡丹”等系列活动。

 

让学生具备面向未来的能力

四是“五育”成长银行:对于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表现好的同学,班主任发放“成长币”,可以存入成长银行,也可以取出来到学校专门设置的“五育”成长超市兑换学习用品。这既是一种道德引领,也是一种评价方式,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抓住仪式、活动、课程等这些基本的文化要素,在实践中、在‘做’中积淀文化内涵。”裴素青校长说。

班级文化的支点——学生有权选择成长的姿态

922日下午,华洋学校“探寻班级管理文化的支点经验交流会”举行,全校班主任齐聚在大会议室,几位班主任与大家分享自己对于本班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他们介绍了自己班级文化支点的探寻过程和实施经验。“笋芽班”“劲竹班”“墨松班”“卓傲班”“博弈班”等,班班有支点,班班有特色。

“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单元。学校文化是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基础的。在文化建设上,学校有统一的‘规定动作’,每个班级根据学生的情况也有‘自选动作’。我们提倡多元文化,相信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把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为,学生有权来选择自己的成长姿态。”裴素青校长在学校教师培训会上这样讲。

其实,像这样的分享会,在华洋国际学校已经举办过多次。谈到支点的作用,华洋学校初中部校长贾爱珍说:“支点就是一种向心力,把以前零碎的班级管理行为整合起来,形成体系。找到了文化支点,就找到了原动力,班级文化也更生动、鲜活了。通过这个支点,可以撬动学习文化、课程文化、公约文化等。”

初一(6)班的班主任董志恒说:“我是教历史的,一开始想把班级管理的文化支点定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但同学们都觉得有点大,不知从何着手。后来我们就把支点定在最有洛阳特色的牡丹上,牡丹卓尔不群、傲骨无瑕,在一定程度上,牡丹文化就是洛阳文化,也能撬动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来,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就提起来了。我们的班级文化有了这个支点,同学们一起来设计班徽、制订班级口号、拟定班级公约,包括我们的活动设计、班会课设计,也都围绕着这个支点来展开。”班级管理的文化支点找准之后,师生甚至家长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二(1)班班主任张琳这样谈到文化支点对自己带班的作用:“支点就是一种向心力,是班级的魂,魂定下来了,所有的行动都朝着这个方向走,沉淀下来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班级的向心力就更强。寻找支点的过程,刚开始时很烧脑,后来带班就轻松了。”

现在,华洋学校发展进入了第五个年头。这所年轻的学校,按照既定的蓝图稳步地前行。正如裴素青校长所说,教育是农业,办学像农民种地一样,功夫下到了,自然会有丰收。学校先后获得了“洛阳市德育特色化学校”“洛阳市智慧教育示范校”等荣誉。中招考试成绩连年大捷,去年11月,在洛阳市义务教育工作会议上,学校荣获2015年度“教育教学目标管理先进学校”和“洛阳市全面特色学校”(全市获此荣誉的共9所学校,华洋国际学校是唯一一所民办学校)。

华洋学校将2016年定为“精细管理年”,在前几年规范管理、发展提升的基础上,学校正在追求着一种更完美、更有效、更细致的文化管理方式。裴素青校长说:“我一直被学校的发展感动着,也一直为学校的创新活力激动着。现在,学校的文化架构越来越成体系,我们会一步一个脚印,线路明晰地行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