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我校组织学生到回洛仓考古
发布时间:2013-07-07 17:44:06 点击浏览:

7月4日我校组织学生到回洛仓考古

洛阳既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又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承担大运河和丝绸之路双申遗任务的城市。74日,洛阳市外国语学校的29名团员来到了位于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瀍河乡的回洛仓遗址,近距离体验神秘的考古发掘过程,感受回洛仓的恢宏气韵。


参观回洛仓 触摸仓壁 感受历史温度


进入回洛仓 触摸仓壁 感受历史温度


手持洛阳铲 上演盗墓笔记


手持洛阳铲 上演盗墓笔记

回洛仓的合影

触摸仓壁 感受历史温度

回洛仓始建于隋大业年间,是隋炀帝在洛阳周边设置的国家粮仓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赵老师介绍。据史书记载,隋朝的粮食到了唐贞观年间还没吃完,听到此,在场的学生都觉得不可思议,有学生掰着指头算:从隋炀帝到贞观年间至少二十年,可粮食却没变质,这粮仓比电冰箱还牛!对于学生们的大胆质疑,从事考古研究工作多年的赵老师忍俊不禁:因此回洛仓仓窖的制作工艺一直令外界着迷。

既然来到了回洛仓遗址,仅仅远眺几口灰秃秃的仓窖可不能满足这群好动的孩子。在他们极力要求下,赵老师带领他们进了仓窖,通过触摸仓壁来感受历史温度。孩子们个个都瞪大双眼,好奇地敲敲壁沿。还有同学用耳朵贴紧壁沿,想听听是否会传来千年之音。

手持洛阳铲 上演盗墓笔记

使用洛阳铲时,要确保铲头着地,用力向下垂直打探。等开口到底后,不断将铲头旋转至360度,一定要注意保持孔的圆柱形。在赵老师讲解洛阳铲的使用秘籍时,同学们凝神静听,还不时地模仿赵老师的动作。当得知可以亲手试用洛阳铲及手铲等考古工具时,学生们拍手叫好。

我们比赛,看谁先挖到美国去!初一四班的王鹤然、徐晓婷和刘融霜手持洛阳铲,握杆旋转,连续下搠,提杆倒土……动作一气呵成。虽说是初次拿起洛阳铲,可在架势上他们却一点也不输专业考古的工作人员。

一年级二班的马梦瑶深受《盗墓笔记》的影响,当得知要来回洛仓时,她兴奋了好几天。本来以为能挖到青眼狐尸或是九头蛇柏,却只挖出了一只蜗牛!马梦瑶失望地向记者抱怨道。

实地感受 品味考古的苦与乐

能够进入实地触摸历史肌理并使用考古工具的经历让这群孩子大呼过瘾。以前我最爱在ipad上玩蒙特祖玛搜集宝石,那感觉和拿起洛阳铲挖宝可差远了!一位学生兴奋地对记者说。

秦雨珂指了指食指上磨的水泡,悄悄地对记者说:做考古学家太辛苦了……”在体验考古乐趣的同时,考古工作者的辛勤劳苦也让在场的同学们敬佩不已。

让咱洛阳娃娃们认识考古,了解历史,理解申遗,是我们这些考古工作者最希望看到的,也会不遗余力地去做的。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赵老师动情地说。

走出教室 为素质教育腾出时间

现在的学生课业压力大,走出课堂的机会非常少。我认为不应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仅有几十平方的空间里,不要把学生拘泥于仅仅是以文字或语言形式呈现的知识当中。学校要尽可能地为素质教育腾出时间,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知识、用知识、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洛阳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胡伟民说。

胡校长还说,洛阳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的孩子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去走近历史、触摸历史、感知历史。他们此次参观回洛仓,走进考古挖掘现场,仅仅是一个开始。学校将会以报告会、座谈会、参观博物馆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对教材上抽象的历史概念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回洛仓见闻

74,我和学校的新团员们跟随老师一起来到回洛仓考古现场。

起初说去考古现场,还以为是去挖墓来着。以为说不定运气一好,还能挖出来个陪葬品什么的。去了才知道,原来回洛仓是粮仓。考古队的一个叔叔说,粮仓是隋朝时设置的。我走过去,朝下面望了望,里面很深,心想:粮食放到这儿,不会发霉吗?

随后,考古队的叔叔还给我们讲了洛阳铲:这就是盗墓小说里常说的洛阳铲。说着,还就洛阳铲如何使用给我们进行现场示范。接着就是亲身实战了,我走过去拿起一把洛阳铲,感觉它有点沉。然后就自己找了个地方开始执着地挖了起来。哎呀,土磕不下来了。这时,一个考古队员走过来,拿过洛阳铲很熟练地就把土磕了下来。考古很辛苦吧?我问道。这位考古队员回答说:习惯了,再说考古的价值本来就不可估量。

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执着于对历史的研究和对古物的发掘,这支队伍,叫做考古队。世界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执着于对历史真相和史实的求证考察,这支队伍,叫做考古队。

洛阳外国语学校华洋校区

初一(8)班 秦雨珂

指导教师 刘铮